「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作者T.Harv Eker在書中提到一個很棒的觀念:「管理金錢的習慣,比擁有的錢財數目更重要」。要做好收支管理前,首先要設立六個帳戶,那就是「生活費帳戶、儲蓄投資帳戶、保險帳戶、財務自由帳戶、休閒帳戶、進修帳戶」,以下針對六種類別帳戶分別說明如下:
一、生活費帳戶:目的在支應家庭共同的必要開銷,重點在支出控管,可運用記帳、檢視分類及檢討異常支出來進行追蹤與管理。
二、儲蓄投資帳戶:目的在滿足未來的人生財務目標,例如購(換)車基金、購屋頭期款與子女大學費用等目標。設立該帳戶前,重點是確定未來財務目標所需要的資金,依照短中長期的目標,存入不同的儲蓄投資金額。
三、保險帳戶:原則上就是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重要的保險」(台灣人保費繳很多,但保障卻還是不夠,這個主題下一週再與大家討論),而且每年須檢視責任與經濟變化狀況,適時調整保障額度或險種。
四、財務自由帳戶:又稱退休帳戶,即透過穩健的投資工具,產生足以支應現在及未來生活支出的現金流,達成財務自由與提早退休的人生目標。
五、休閒帳戶:管理金錢的重大秘密之一,非一昧盲目地存錢,而在於「平衡」。休閒帳戶可用來提升家人的生活品質,提高自己生命的精彩度,創造理財的潛在價值。
六:進修帳戶:投資自己永遠是穩賺不賠的投資!編列進修費用,若用於學習財商知識,縮短學習投資理財的時間,減少投資的風險,等於幫助自已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先理才,再理財」的觀念。
以上六類帳戶可依支出分類訂定資金比率,較合理的分配比例即「生活費」佔50%、「儲蓄投資」佔20%、「保險」佔10%、「財務自由」10%、「休閒」與「進修」各為5%。
<每季檢討與追蹤異常的基本生活支出>
這六個帳戶以「生活費帳戶」的控管難度最高,故須要詳列每月生活費用支出追蹤表,對各項支出類別訂定預算金額,並且每月記錄實際支出金額,計算兩項金額的達成率,再依照達成率調整預算金額或是減少支出金額,以免造成家庭收支失衡。理論上如能每季檢視帳戶的收支狀況,作為下一季或是下一年度增刪預算的參考,應該就可以使自己完全掌握金錢的流向,進而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