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盛集團  

【金融帝國的崛起系列之二】高盛集團-投資銀行業務的先驅

一、締造美國乃至全球的投資銀行史:

()由德國移民馬克斯·高曼1869年創立。

()女婿山姆·薩克斯1882年加入公司。

()公司最初主要從事商業票據交易的先鋒,並於1896年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創始人馬庫斯·高曼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手上的未到期本票。

2.接著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在特定日期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而當中的差額,便是高曼的收入。

è即為今天的票貼業務 

()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承作股票包銷(含首次公開發行IPO)業務,這使得高盛成為名符其實的投資銀行。

()1920年代,公司一度發展得非常快,股價漲破每股100美元,最後更漲到200美元。然而1929年的華爾街股災,使得股價跌到只剩一塊多,公司的原始投資整整虧損了92% ,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甚至瀕臨倒閉。

()1930年代,在先後收購了2家商業票據業務的競爭對手後,高盛便逐漸在美國商業票據業務上,取得主導地位。

()1956年,高盛負責策劃福特汽車公司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金額高達6.5億美元,此舉使高盛集團成為IPO業務的第一把交椅。

()1970年代起,併購業務成了高盛集團的主力業務之一,且於1980年代,高盛集團更將此業務,移植到英國與歐洲其他國家。

()199954日,高盛於美國華爾街正式掛牌上市。

()2007年,打敗摩根史坦利以及美林等主要競爭對手,成為全球股票公開發行業務的霸主。

(十一)與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大通、貝爾斯登,並列為美國五大投資銀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與摩根大通為五大投資銀行中僅存的兩家。

(十二)當今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財富管理, 集團市值高達900億美元。

 

二、前所未有的創舉:

()思想上的革命--

1.20世紀初期,美國證券市場以鐵路與鋼鐵公司的股票,為主要類股,而當時證券價值的評估,都是以發行公司的有形資產為評估基礎。

2.然而,高盛的接班人,即馬克斯的女婿山姆認為,衡量一家企業的合理價值,不應單從企業的辦公與機器設備來評估,尤其是零售業,更應該依據其庫存商品的週轉率,以及公司現金流量的週轉速度,進行公司價值的評估。

3.於是,山姆與馬克斯的兒子-亨利,便設計了一種依據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來衡量公司價值的方法è價格/利潤(P/E) ,也就是今天在證券市場上,被廣泛用來評估股票價值與企業價值的概念:本益比

4.對於有型資產較少,或無形資產較多的公司而言,透過這樣的評估方式,才能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合理價值。

5.這種新的評估方法,對未來高盛公司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併購浪潮下的新興勢力--

到了1970年代,高盛抓住了另一個商機,從而藉此異軍突起。

1.當時資本市場上興起「惡意收購」,惡意收購的出現,使投資業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催生了新的產業秩序。

2.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購顧問」的旗幟,幫助那些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找來友好的競價者,參與競價、抬高收購價格,或進行反托拉斯訴訟,以擊退惡意收購者。一時之間,高盛成了遭受惡意收購者的救命天使。

 

三、黑暗金控--聲勢如日中天後的負面形象:

()案例一:

1.背景:

2007,美國房地產價格已來到歷史新高。

2.玩弄市場的手法:

高盛看準時機,設計一套以銀行不動產貸款債權為標的的債券,出售給全球的基金投資經理,從中獲利了數十億美金。然而,這些投資者卻渾然不知,在此同時,高盛卻也預估未來美國的房價將開始下跌。

è高盛偷偷放空了手上美國房地產相關產業的證券和資  產。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利益衝突,竟會發生在美國  這個講究法制的國家!

()案例二:

1.背景:

20102月,歐盟會員國希臘突然爆發了大規模的主權債務危機。

2.玩弄市場的手法:

有消息指出,在10年前,高盛曾協助希臘政府欺瞞歐盟委員會,將上萬兆的債務,以金融創新的手法隱藏起來,使希臘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單從帳面上看,僅為1. 5%。但事實上2004年經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赤字高達3.7%,嚴重的超出了標準。到了2010年,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佔GDP的比重,竟高達5.2%。遠遠超過歐盟入會規定「3%以下」的規則,這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商業詐騙手段。

 AIG  

()案例三:

1.背景: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在華爾街的金融機構一家接著一家的倒閉或者被收購,美國政府同時斥資了850億美金入股AIG(美國保險集團),以使其得以生存。

2.玩弄市場的手法:

(1)一天前美國政府才放手讓雷曼兄弟投資銀行自行宣佈破產倒閉,一天後卻以納稅人的錢幫助AIG,當中必有內情。

(2)經過一番的明偵暗訪,內情終於揭曉---

  當時的美國財長亨利-鮑爾森(Henry Paulson)曾服務於高盛集團,是一個有超過30年高盛血液的財務精英。在AIG瀕臨倒閉的當下,高盛發現AIG還有高達130億美金的債務未償還給高盛。如果讓AIG自行了斷,高盛恐面臨巨大的財務虧損,也有可能步上雷曼的後塵。透過鮑爾森的從中調解與運作,美國政府最終答應以國庫的資金幫AIG舒困。

(3)就在錢轉入AIG戶口的幾個月後,高盛也成功的取回這筆要命的130億美金的欠款。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1.20104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向紐約曼哈頓聯邦南區法院對高盛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高盛公司在涉及次級抵押貸款業務的抵押債務憑證金融產品問題上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億美元。

2.證交會的這項指控到來的時機正值美國國會和政府準備對華爾街導致金融危機產生的不法行為進行整肅之際。

3.這項指控被認為是美國政府至今採取的與觸發金融危機的次級房貸崩潰相關的最重要的法律行動。證交會執法負責人說該機構正對與金融危機有關的範圍更廣泛的行為進行調查。

 

()利益,可以凌駕於道德之上嗎?

1.投資銀行本應站在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依據雙方的訴求,來協調與平衡雙方利益的中介角色。

2.然而,在現實世界中,投資銀行對於詢價機構和投資者利益的維護,意願並不高,這是因為投資銀行承銷發行一檔新股時,會逐一發函通知各詢價機構,然後派人前往那些對新股有興趣的詢價機構,進行說明,最後想辦法讓這些機構在詢價時報個好價錢。

3.當新股發行完畢後,投資銀行和詢價機構的互動便告一段落!

è這種趕集式的新股詢價方式,讓投資銀行與詢價機構之間沒有任何利害關係,卻與發行人的利益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4.換言之,投資銀行首先考慮為了自己的利益抬高價錢,而不是為投資者著想。

5.逐利是商人本性,投資銀行當然也是,但如何在公司和客戶利益間取得平衡,則值得深思,這不僅是高盛必須反省的問題,也是所有投資銀行可能需面對的問題。

6. 一直以來,所有投資銀行,都聲稱把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強調公開、公正和透明,但是違背金融倫理的事件,依然屢屢曝出。

 

 




 


arrow
arrow

    林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